您好! 欢迎访问山东外贸职业学院—宣传统战部。

  • 设为首页
  • |
  • 加入收藏
十年:民族地区跨越发展之路(一)
发布时间:2012-11-23
点击:
      十年,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;十年,我国民族地区阔步前行的一段岁月。

 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。分布在祖国大地的5个自治区、30个自治州、120个自治县(旗),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,也直接见证民了族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。

  十六大以来,党和国家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,坚持国家帮助、发达地区支援、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,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。这些政策,既有覆盖整个民族地区的全局性重大举措,又有根据各民族地区实际制定的专项政策;既有针对特殊群体制定的政策措施,又有针对特定区域制定的政策措施。

  在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下,民族地区的经济实力、基础设施、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。近十年,发展速度最快的省区,大都集中在西部和民族地区。民族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、财政收入每年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,高于全国平均增速,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。

  这十年,是民族地区受支持力度最大、发展最快,群众得实惠最多、民生改善最显著的时期。各族群众共享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,真切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,各民族大团结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。

  一个地方,一个故事,一个缩影。让我们通过一个个生动的镜头,近距离感受这十年来民族地区所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,见证民族地区百姓的幸福生活——

 

千亿元GDP


  提起民族地区,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贫穷、落后。但是,十年的跨越式发展,不仅让很多民族地区脱贫致富,而且有的地方更是突破经济总量1000亿元的大关,驶上发展的快车道。

  2012年1月20日,在四川省统计局的新闻发布会上,新闻发言人向媒体公布,2011年,四川省六个市州的经济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,凉山州赫然位列其中。

  千亿元GDP,见证的是凉山的科学发展之路。

  凉山,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,四川省民族类别最多、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。

  如果以“十一五”初期为原点,以2008年为分界点,近年来凉山的发展可分为两个时期:一个是“十一五”初期到2008年,一个是2008年到“十二五”开局。

  2008年,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蔓延,凉山确定“保增提速、爬坡上行、加快发展”的工作基调。在“项目投资拉动年”的引导下,工业强州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步伐没有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放慢。当年10月,会理中国钒钛磁铁矿业有限公司(会理财通公司)在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,西昌钒钛产业园区被列为全省百亿元级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,西昌烟草食品产业园区被列为全省“推进重点产业、重点园区、重大项目促进工作行动计划”重点园区。

  在宏观发展战略的指引下,凉山州经济在2008年绝地突围后,终于在2009年实现了触底反弹。当年,全州实现GDP627.11亿元,增速达到15.7%。

  2010年,凉山州全面开放开发,加快了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,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。这一年,是“十一五”的最后一年。这一年,凉山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4.19亿元,增长17.5%。以超过经济总量目标任务84.19亿元的发展为“十一五”完美收官。

  2011年,“十二五”的开局之年。这一年,西昌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,达到了561亿元,宏观发展战略的“三先”发展基础更加牢固。而1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开始进入大投入、高强度、宽领域的新一轮综合扶贫开发阶段,蓄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或增长点。这一年,全州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.13亿元。

  凉山经济已迈上新的台阶。根据经济发展规律及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发展经验,在经济总量超过1000亿元后,发展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,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,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加强。

  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