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波三折”的门牌号——游戏故事分享
游戏背景
近期游戏中,班级几个孩子想开一家太空酒店。他们用桌子当前台,用寝室的床当作房间,开始了他们的酒店游戏。但在制作、设置门牌号的过程中,孩子们遇到了一系列的挑战。接下来,我们一起来看看这“一波三折”的门牌号吧!
游戏过程
(一)混乱的门牌号
酒店游戏开始了,大树和玥玥剪了一些纸片,随意的写了许多号如808、305、444、202,当作门牌号和房卡。大树将这些号码粘贴在床边上,然后去招待小顾客入住。但随着房卡越写越多,小顾客找起房间来越来越麻烦。小顾客沐沐和嘉睿只能去求助大树帮忙寻找,但大树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,只是应付了几句“这个还没贴”、“没有这个房间”。越来越多的小顾客无法找到自己的房间,大家对酒店的服务很不满意纷纷要求退房,大树作为工作人员,无奈地和大家争论起来。直到游戏结束,孩子们的争论才告一段落。




游戏后的分享会上,结合孩子们关于太空酒店的游戏故事,老师请全班小朋友一起来想办法。
教师提问:游戏中你们为什么会争吵起来?
顾客1:那么多床我们找起来太麻烦了。
顾客2:他们根本就是胡乱写的,有的房间怎么也找不到。
······
教师提问:那怎样才能让顾客更方便地找到对应的房间呢?
顾客3:酒店房间都是有规律的,号码一个接着一个。
顾客4:太空酒店也可以像我们的书包橱柜那样,123456排着贴。
……
孩子们的针对混乱的门牌号,想到了按照顺序进行排列,工作人员最终接受了大家的建议,表示会在下次的游戏中重新调整门牌号。
(二)按层分类的门牌号
游戏开始了,小树和玥玥把之前的门牌号撕下后,开始尝试按照数的顺序安排、粘贴门牌号。可是过了一会,嘉睿小朋友又找到了小树,说:“我爸爸妈妈带我住酒店的时候,都是一层有一层的房号,一零几二零几,你们这样找起来还有点麻烦啊。后面的房间(序号大的)小顾客还是得一个个数着找啊”。小树说:“现在也不麻烦啊,我们可以领着顾客去啊,而且我们刚贴上,再改更麻烦”。嘉睿还是觉得不甘心,反复劝说了小树三次。
最终小树同意了她的提议,并要求嘉睿一起帮着重新调整。就这样,孩子们的门牌号变成了101、102、201、202这种按照楼层分类设置的号码,小顾客也可以通过门牌号更加便捷地找到自己的房间。游戏后的分享会上,工作人员向班级介绍了最新的门牌号,希望大家光临、尝试。




(三)再次分类的门牌号
新的门牌号开始使用了,这一次吸引了更多的小顾客。可是当洺洺拿着自己201的房卡寻找到自己的奥特曼房间时,却发现汪汪小朋友已经入住了。两个人争论中发现自己的房卡都是201,那到底谁来住这间房呢?
一番争论无果后,只能请来了工作人员嘉睿为大家评理,嘉睿建议两人用“石头剪刀布”或“一二三木头人”的游戏来解决,赢的人可以入住。可是这样并没有解决问题,嘉睿只能悄悄退场去忙别的了。
一旁观看的元元发现了问题并指出:“按照楼层分,就会有三个201,根本知道谁是靠近窗户的,谁是靠近水柜那边的”。这三个男生走到前台,对嘉睿指出了问题并希望她在门牌和房卡上画个水柜和窗户的标志。嘉睿说:“我们的门牌和房卡上不能乱写乱画”。可是他们依然没有放弃,你一言我一语地反复劝说嘉睿在上面做个标记,区分出到底是靠近水柜、窗户还是中间一排的201。
最终,嘉睿听取了他们的建议,和另一位工作人员小树一起在所有的门牌和卡号上画出了水杯、中间和窗户的标记。就这样,孩子们最终设计出了这种再次分类的门牌号。



游戏后的分享会上,我们请工作人员和三位“房间号”相同的小朋友分享了他们的游戏故事并及时地抛出问题:
1.为什么之前按照楼层分类会出现相同的号码?
2.在楼层分类的基础上,又加入了按照区域分类这就叫做二次分类。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二次分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了呢?
孩子们的讨论交流中,大家聊到了高铁票上的车厢号和座位号、超市的货物架、小区里的几单元、几零几等,进一步拓展了有关分类的经验。
思考与建议
(一)抓根本,问题情境驱动幼儿的自主学习
幼儿园的数学学习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情境和游戏情境,通过解决游戏中的问题,幼儿会感受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,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。幼儿在自主愉悦的游戏中,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挑战,这些都可能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,激发起他们无限的内驱力去利用原有的数学经验去自主探索、积极思考、创意解决。
比如:案例中因门牌号混乱导致房间难以找寻的问题、同样的门牌号引起的入住“纠纷”问题,逐步引发幼儿关注到了排序、观察分析、分类、二次分类等数学知识在游戏中的运用,并创造性的想出了精彩的解决策略。所以要想真正让幼儿感受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,就一定要以游戏问题情景作为驱动。
(二)重“复盘”,回顾和讨论游戏中的问题会推进幼儿的深度学习
高瞻课程模式特别强调“回顾”的重要性。游戏分享会,作为“回顾”的一种形式,即每一次游戏结束后,引导幼儿用图符的形式记录下他们的游戏故事,并请他们通过个别或集体的方式交流、分享。
该案例中的游戏分享环节,不仅有幼儿对门牌号问题的回顾、思考和同伴间的相互学习,在老师抛出“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二次分类,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”这一问题时,更是激发了幼儿讨论、交流的兴趣、拓展了相关的经验。
巧用游戏分享会,不仅可以促进幼儿元认知能力的发展,还能帮助教师抓住游戏中的数学教育契机或有价值的、值得深度学习的问题点,激趣、引思,引导他们自主去探索,这对于幼儿数学思维的培养有着极大的助推力。